请点击全屏查看。
鄂州市鄂城区往年七年级地理期中试卷
1.选择题:(请在下面的答案栏中填写正确答案。每个分题2分,共24分)
1.麦哲伦船队环绕世界航行的海洋依次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2017鄂州地理)下面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是正确的()
A.天空是圆的,地方是b .天空在上面,厚土在下面。
C.地球是一个磁极稍大的球。
3.以下关于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
A.北极位于北半球。东经170度位于东半球。
C.西经170°位于西半球。南纬位于南半球。
4.赤道穿过的大陆是()
A.亚洲、非洲、南美洲
C.非洲,南美洲,南极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
5.某处是北方的北方寒带,南方的北温带,东方的西半球,西方的东半球,重点是()
南纬66.5度,西经20度,北纬66.5度,西经20度,东经66.5度,东经160度
6.地球自转形成的下列现象是()
A.热带温带寒带的形成
C.四季循环d .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7.当某人在赤道上的A点开车时,他向东行驶1000公里到达B点,然后向南行驶1000公里到达D点,然后向西行驶1000公里到达C点,***向北行驶1000公里,在A点他在哪个方向()
A.正东方,正南方,正西方,公元
8.(2017鄂州地理)七大洲中***最小的是()
A.亚洲、大洋洲
C.非洲、南极洲、北美洲、大洋洲
9.提出大陆漂移理论的科学家是()
A.麦哲伦哥白尼魏格纳爱因斯坦
10.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1.0经度和0纬度的交点位于()。
A.北半球b .南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
12.地球公转形成的下列现象是()
A.太阳、月亮和星星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不同的经度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在东方较早,在西方较晚。
C.昼夜交替
二、(往年鄂州地理)综合题(每题1分空,共26分)
13.阅读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C E F G。
(2)要在山中到达B,从DEF三个地方来看,比较适合爬山,而且适合爬山。
(3)从GDA的角度来看,适合修建水库。
(4) A村位于B村方向,河流流向大致为先有后有。
(5)如果甲、乙双方在地图上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他们的野外距离为1000米。
14.(2017鄂州地理)阅读全球地图,完成以下问题。
(1)分别写出ABCD四个点的经纬度。
英国商会
(2)这四个点分别在东半球和西半球。
(3)低纬度地区有。
15.阅读下面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当地球运行到冬至时,下列说法不成立
a、亚欧大陆北部进入冰雪世界B、***白天最短,但白天会逐渐变长。
c、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不允许科学考察D、南非好望角极热。
(2)从春分到夏至,中午的阳光直射点会向这个方向移动。
(3)由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白天逐渐变长。
(4)国庆期间,地球公转到图中位置。(图中已有标记)
(5)夏至,我国某个地方中午太阳直射井底时,这个地方位于线上。(不需要数字)
16(2017鄂州地理)。阅读地图“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子问题。
资料:往年11月3日凌晨1时12分59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3.2级地震。***西南地区是地震频发的地区。
(1)写上A号牌名称:号牌。
(2)鲁甸附近C地震带名称为(可选)。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喜马拉雅山是由板块B和板块D的运动形成的(可选:伸展裂解或碰撞)。
往年鄂州地理参考答案及试题分析
1.选择题:(请在下面的答案栏中填写正确答案。每个分题2分,共24分)
1.麦哲伦船队环绕世界航行的海洋依次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试验地点】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解析】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割,形成四个相连的海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
【解析】1519年9月,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从地中海出发,经直布罗陀海峡到达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跨越大西洋到达太平洋,在菲律宾转向南方,进入印度洋,在好望角以南进入大西洋,再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返回西班牙。因此,选项A符合问题的含义。
因此:a。
2.(2017鄂州地理)下面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是正确的()
A.天空是圆的,地方是b .天空在上面,厚土在下面。
C.地球是一个磁极稍大的球。
【测试中心】对地球形状和球形证据的理解过程。
【解析】由于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圆的天空到像帽子一样的天空,地球像圆盘一样,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到地球的卫星照片,这在后来证明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平的不规则球体。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略平、赤道略凸出的不规则球体。
解决方案: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略平、赤道略凸出的不规则球体。
因此:d。
3.以下关于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
A.北极位于北半球。东经170度位于东半球。
C.西经170°位于西半球。南纬位于南半球。
【测试中心】经纬度的划分。
【解析】子午线是连接南北极并与纬度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又称子午线。子午线表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形,长度相等;两根相对的经纱形成一个经纱线圈;任何扭曲的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均分成两个半球。纬度是沿东西方向环绕地球的一个圆。所有纬度相互平行,垂直于经度,纬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圈的大小不一,赤道是***的纬度圈,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圈,再到南北极逐渐变窄。
【解答】(2017鄂州地理)解答:北极是地球最北端,位于北半球,所以A是正确的。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由20° W和160° E组成的子午线线圈,20° W以东和160° E以西为东半球,20° W以西和160° E以东为西半球。可以判断170 E位于西半球,170 W位于西半球,所以B是错误的,C是正确的。
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北半球(北纬)在北,南半球(南纬)在南,所以D是正确的。
所以:b。
4.(2017鄂州地理)赤道穿越的大陆是()
A.亚洲、非洲、南美洲
C.非洲,南美洲,南极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
【考点】七大洲地理分布及概况。
【解析】地球的陆地被海洋分成六大块和许多小块。较大的一块陆地称为大陆,较小的一块陆地称为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统称为大陆。世界上有七大洲,按面积降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答案】解答:赤道穿越的大陆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横穿大陆。
因此:a。
5.某处是北方的北方寒带,南方的北温带,东方的西半球,西方的东半球,重点是()
南纬66.5度,西经20度,北纬66.5度,西经20度,东经66.5度,东经160度
【测试中心】使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方的方向和位置。
【解析】经纬度交织形成的网络称为经纬度网,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方的位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由20° W和160° E组成的子午线线圈,东半球在20° W以东,160° E以西,西半球在20° W和160° E以西,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 N \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 N ~ 66.5 N, 北寒带为66.5 N ~ 90 N,南温带为23.5 S ~ 66.5 S,南寒带为66.5 S
【解答】解答:北方为北方寒带,南方为北温带。该点位于北纬66.5度;东方是西半球,西方是东半球。该点位于东经160度。因此,该点的经纬度为北纬66.5度,东经160度.
因此:d。
6.(2017鄂州地理)以下现象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A.热带温带寒带的形成
C.四季循环d .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及地理意义。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断旋转的现象叫地球自转,一转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升降和时差。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五带的划分等等。
【解答】地球绕地轴的自转称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升降和时差。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被称为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五带的划分等。因此,备选案文B符合问题的含义。
所以:b。
7.当某人在赤道上的A点开车时,他向东行驶1000公里到达B点,然后向南行驶1000公里到达D点,然后向西行驶1000公里到达C点,***向北行驶1000公里,在A点他在哪个方向()
A.正东方,正南方,正西方,公元
【考点】(2017鄂州地理)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方的方向和位置。
【解析】经纬度交织形成的网络称为经纬度网,利用经纬度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方的位置。在经纬度网上,经度的度数叫做经度。如果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加,则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如果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加,则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度的度数叫做纬度。如果两个相邻纬度的纬度向北增加,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如果两个相邻纬度的纬度向南增加,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解:地球上所有的经脉长度相等;纬度在赤道最长,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因此,两条经线之间的纬度长度在赤道处也是最长的,到两极逐渐变短。只有沿着子午线走,才是真南真北。沿着纬度走就是正东正西。所以要有人从赤道往东走1000公里,再往南走1000公里,再往西走1000公里,再往北走1000公里。他应该回到原来起点的正西方向。
因此:c。
8.七大洲中***和最小的是()。
A.亚洲、大洋洲
C.非洲、南极洲、北美洲、大洋洲
【考点】七大洲地理分布及概况。
【解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大块和许多小块。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统称为大陆。
【解答】世界上有七大洲,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因此,七大洲中***和最小的是亚洲和大洋洲。
因此:a。
9(2017鄂州地理)。提出大陆漂移理论的科学家是()
A.麦哲伦哥白尼魏格纳爱因斯坦
【测试中心】陆地和海洋等高线形成的两种理论。
【解析】20世纪初,魏格纳系统论述了大陆漂移假说。他认为地球上只有一片叫做泛大陆的巨大土地,被一片叫做泛海洋的汪洋包围着。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开始断裂,“碎片”像漂浮在水面上的冰一样向外飘得越来越远。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阅读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距离南北美洲的东海岸很远)的轮廓非常相似,这块大陆的凸起部分正好可以弥补另一块大陆的凹陷部分。他确信这不是巧合,于是遵循这一思路,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因此:c。
10.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测试中心】六块板及其示意图。
【解析】地球的岩石圈由板块构成。世界上有六大板块,还有很多小板块。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是比较稳定的。地壳在板块交汇的区域很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汇的区域。
【解决方案】全球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有些板块被拉伸,有些被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个板块连续碰撞挤压形成的。
所以:b。
11.(2017鄂州地理)0经度0纬度的交点在()
A.北半球b .南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
【测试中心】使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方的方向和位置。
【解析】南北半球的划分以0°赤道为界,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由于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 W和160° E组成的子午线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 W→0→160° 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 E←180←20° W .
【解答】解答:0经度与0纬度交点的经纬度为(0,0),位于南北半球交界处,在东半球。因此,选项C符合问题的含义。
因此:c。
12.(2017鄂州地理)以下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
A.太阳、月亮和星星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不同的经度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在东方较早,在西方较晚。
C.昼夜交替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断旋转的现象叫地球自转,一转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升降和时差。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五带的划分等等。
【解答】解答:地球绕地轴不断旋转,称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升降和时差。
地球围绕太阳的不断旋转被称为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五带的划分等。因此,选项D符合问题的含义。
因此:d。
二.综合题(每题1分空,共26分)
13.阅读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C鞍E陡崖F岭G谷。
(2)要到达山中的B,从DEF三处来看,F适合攀爬,E适合攀爬。
(3)从GDA三地来看,D适合建水库。
(4) A村位于B村东北部,溪流流向大致为由西北向东南,然后正南。
(5)如果甲、乙双方在地图上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他们的野外距离为0.2公里。
【测试中心】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图指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分析】(2017鄂州地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顶是等高线闭合时,等高线的值在中间高,周围低。两个山头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是马鞍;如果等高线闭合,等高线值中间低,外围高,就是盆地;等高线在低空向山脊凸起;等高线在海拔高度向山谷凸起;几条不同高度等高线的重叠部分是陡峭的悬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决方法】解决方法:看图可知(1)图中字母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即为马鞍;e是陡峭的悬崖,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F处的等高线向低空凸起,为山脊;g等高线向海拔凸起,是一个山谷。
(2)要到达山中的B,从DEF三处来看,F处的等高线最稀少,坡度最平缓,更适合爬山;e是一个陡峭的悬崖,几个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适合攀岩。
(3)从GDA三处看,D位于盆地出口处,最窄,库容大,适合修建水库大坝。
(4)根据指向箭头所指方向为北的判断,A村位于B村东北部;这条河的流向大致是从西北向东南,然后正南。
(5)如果甲、乙双方在地图上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他们的野外距离为4×5000=0.2公里。
所以答案是:
(1)鞍座;悬崖;山脊;山谷;
(2)F;e;
(3)丁;
(4)东北地区;从西北向东南;南方;
(5)0.2.
14.(2017鄂州地理)阅读全球地图,完成以下问题。
(1)分别写出ABCD四个点的经纬度。
一个40瓦,20牛一个40瓦,70牛一个0,20牛一个10瓦,0
(2)这四个点在东半球是CD,在西半球是AB。
(3) ACD位于低纬度。
【测试中心】使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方的方向和位置。
【解析】经纬度交织形成的网络称为经纬度网,利用经纬度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方的位置。在经纬度网上,经度的度数叫做经度。如果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加,则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如果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加,则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度的度数叫做纬度。如果两个相邻纬度的纬度向北增加,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如果两个相邻纬度的纬度向南增加,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答案】解决方法:阅读分析图片显示:
(1)根据经纬度解释,图中A点经纬度为40 W,北纬20°;;B点的经纬度为40 W,70° N;;C点的经纬度为0,北纬20度;;D点的经纬度是10 W,0。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由20° W和160° E组成的子午线,20° W以东和160° E以西为东半球,20° W以西和160° E以东为西半球。可以得出结论,四点中,东半球有CD,西半球有AB。
(3)纬度划分:0 ~ 30为低纬度地区,30 ~ 60为中纬度地区,60 ~ 90为高纬度地区。可以判断,ACD。位于低纬度。
所以答案是:(1) 40 W,20n;;西经40度,北纬70度;0,北纬20度;10 W,0;(2)光盘;AB;(3)ACD。
15.(2017鄂州地理)阅读下面的《地球革命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当地球运行到冬至时,以下说法不正确:a。
a、亚欧大陆北部进入冰雪世界B、***白天最短,但白天会逐渐变长。
c、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不允许科学考察D、南非好望角极热。
(2)从春分到夏至,中午的直射阳光会向北移动。
(3)由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白天为① ④。
(4)国庆期间,地球公转到图中③位置(图中已有标记标出)
(5)夏至,我国某个地方中午太阳直射井底时,这个地方位于北方回归线上。(不需要号码)
【考点】(2017鄂州地理)昼夜长短变化与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轨道平面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在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期在6月22日左右,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极昼现象发生在北极。当太阳比较好次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期是3月21日,世界昼夜平分秋色。当太阳第二次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期是9月23日,世界昼夜平分秋色。
【解析】读图可见(1)地球运行到冬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小。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欧亚大陆的北部,位于北半球,已经进入冰雪世界;因此,选项A符合问题的含义。
(2)北半球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在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的直射点会在中午从赤道向北移动。
(3)由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从冬至到春分,从春分到夏至,白天逐渐变长;图中的④和①段是白天逐渐增加的时期。
(4)十月一日国庆节期间,从秋分(9月23日左右)到冬至(12月22日左右)的地球公转,位于图中③位置。
(5)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轨道平面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在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北回归线与位于北半球的***之间存在垂直太阳照射现象。夏至,***中午太阳直射井底,这个地方位于北回归线上。
所以答案是:
(一)甲;
(2)北;
(3)①④;
(4)③;
(5)回归北方。
16(2017鄂州地理)。阅读地图“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子问题。
资料:往年11月3日凌晨1时12分59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3.2级地震。***西南地区是地震频发的地区。
(1)写上A号牌名称:非洲号牌。
(2)鲁甸附近C地震带名称为B(可选)。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喜马拉雅山是B板块与D板块碰撞形成的(可选:伸展裂或碰撞)。
【试验场地】六个剖面及其示意图;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解析】(2017鄂州地理)板块运动理论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板块的组合。世界大致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它们都在不断运动。
解决方法:(1)图中A为非洲板块。
(2)世界上火山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跨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向南和向东延伸到印度支那半岛西部和马来群岛的南缘)。鲁甸附近的C地震带名称为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的一些区域是拉伸的,一些是碰撞挤压的,地壳是活动的。喜马拉雅山是图中丁亚欧板块与B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所以,答案是:(1)非洲;(2)乙;(3)碰撞。
第1页,共17页
文章标题:【解说】鄂州市鄂城区七级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本文地址:http://pygozsmtp.m.m.55px.com.cn/show-58938.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中职学校招生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中职学校招生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联系邮箱:dashenkeji8@163.com,我们将在第 一 时 间进行核实处理。软文/友链/推广/广告合作也可以联系我。